2016年11月8 – 18日英国桑德兰大学(英国国家玻璃中心)设计中心展览馆郭建勇个人作品展。
近十几年来中国当代玻璃艺术深受西方影响,一些国外留学的玻璃艺术家把西方的窑制玻璃艺术技法和创作思维方式带回祖国,致力发展了中国当代学院派玻璃艺术。中国当代玻璃艺术,现在已形成了燎原之势。
如何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再创新并使之发展,值得每位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工作者去思考,这也是挑战。我在雕塑和绘画的路上已行走二十余年,始终坚持以最纯粹的语言和最纯真的心态来创作自己的作品。多年前我就思索着把自己的绘画和雕塑结合在一起,苦于一时难以找到适合的表达方式。近几年在英国国家玻璃中心的博士课题研究,也深受中国传统玻璃绘画技法的启发。我把自己雕塑的外在形体的寓意和绘画的内容尝试着完整的结合在一起,尽力达到内外和谐一致。其根本原理来源于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我始终坚守的创作理念,和谐是最终之大美。
本次展览主要针对我的博士课题研究(当代玻璃艺术绘画的创新与发展)做了汇报性的展览。展示了个人玻璃及绘画作品100余件。当代玻璃绘画艺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美国当代玻璃艺术运动,来自德国的欧文·伊斯科、瑞典的奥瑞卡·海德曼·瓦林、捷克的达纳·扎麦克尼科娃以及美国的凯佩·汤姆森对当代玻璃绘画都做了毕生的研究。当代打印玻璃艺术,像英国国家玻璃中心的凯文·皮特里教授和杰佛瑞·萨敏托博士都走在了该艺术领域的前沿。而他们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方式皆倾向于自我观点和情感的自然表述。我在受西方这些玻璃艺术家的启迪下,立足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根基,努力寻找着一个符合自己的玻璃艺术创作之路。
在世界玻璃绘画艺术发展上,我的研究展现了玻璃雕塑绘画的新成果,不仅向西方宣扬了中国传统内画、镂空技艺的精华,而且也促进了它自身的发展。这项成果为中国及世界艺术学院玻璃艺术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教授课题,同时也为海内外玻璃艺术家提供了一个新创作方式。我的导师英国桑德兰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凯文·皮特里教授评价说:“你的这项研究不但发展了中国传统玻璃工艺,而且为世界当代玻璃绘画艺术注入了新的血液”;英国国家玻璃中心前院长皮特·大维斯教授评价说:“你的研究很有价值,这对国际当代玻璃艺术的创作和教育是个贡献”;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英国桑德兰大学设计中心主任兼展览馆馆长麦内·灵博士评价这次展览说:“非常精彩的展览。这种新的创作方法能启迪很多艺术家,很是值得借鉴”。
我身为中国艺术高校的教师,肩负着对传统文化继承、传承和创新的重担。传统工艺的流失,是中华文明的亏损。按照学术界的专家评论,我的研究课题及其成果,是对中国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非物质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下面我对部分展出作品,做以介绍:
《等待》这组作品,采用了吹制和油画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主要展现了生命中不同阶段的心态和精神状态,同时诠释了事物抛物线状的运动轨迹。事业的开始-高潮-结束、爱情的相遇-相爱-分离,生命的开始-中途-终结等等,所有的自然运动规律尽皆体现在本作品中。
等待,吹制玻璃,彩绘,2015
城市,玻璃,瓷,2016
《城市》这件作品采用了吹制玻璃、陶瓷与书法相结合的方法。书法内容为《道德经》,体现的是如今一些喧闹的大都市高楼林立,拥挤不堪,人们“飘”在闹市的上空,寻找着自己的归宿。如何改良生存现状,使得城市中的人与环境和谐是本作品留给观众的思考。
东西,吹制玻璃,彩绘,2015
作品《衣服》采用的是吹制玻璃与丙烯绘画相结合的方法。作品的一面是西装,一面是中山装,而画面中绳索链接了字符“东”与“西”,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与影响的寓意。
作品《少女》是采用了窑制、镂空和油画绘制的方法创作而成。由于窑制玻璃的厚重,折射和反射效果强烈而丰富。外部人体雕塑与内部美丽的爱情憧憬,构成了一副内外和谐、极富诗意的幻觉图。
孕者,窑制玻璃,彩绘,2016
作品《孕》经过窑制、抛光、镂空和油画绘制而成。雕塑形体为一仰卧欲起的准妈妈,绘制画面亦是对阴阳和谐道家哲学的诠释。
《对话》是采用了铸造和油画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失蜡窑制而成的两形体基本相同的玻璃雕塑,嘴巴大张,对话场面热烈,对生活的快乐与悲伤诉说滔滔不绝。绘画内容亦是对生活的酸甜苦辣的描述,内外一致,令人遐想。
《吻》这件作品也是铸造和绘画相结合的方法。两个相拥而吻的抽象人物雕塑,象征“和”;绘画内容为生命的激情舞动,内外一体为“谐”。人生的生存意义,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