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专访|公益活动|摄影|书画艺术|传统工艺|电影|文化|历史|旅游|民间文艺|华夏文化艺术委员会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专访
艺术专访
河北木偶制作匠人:把非物质文化物质化 解技艺传承难题
2018-7-5 来源:中新网

河北木偶制作匠人:把非物质文化物质化解技艺传承难题

  图为刘志斌展示“娃娃攀绳”木偶。 于俊亮 摄

  (吕子豪于俊亮)5日,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家、著名木偶制作匠人刘志斌在此间举办的“美匠嘉年华”活动上表示,要把非物质的文化物质化,解决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难题。

  当日,由两岸50余名民间手工艺匠人参加,集现场展示和制作于一体的“美匠嘉年华”活动在河北保定市开幕,吸引众多市民及学生参观。

  “小玩具拉一拉,小娃娃爬呀爬,叫上就上,叫下就下。”在活动现场,68岁的刘志斌手拿“娃娃攀绳”木偶边演示边唱着自己编配的儿歌。其身前的桌子上摆满了蹦极娃娃、爬绳偶、小人敲鼓、小翻板等20多种五颜六色的木偶。

  刘志斌称,之所以迷上木偶制作是缘于儿时的木偶情结。当时家境贫寒,买不起玩具,心灵手巧的父亲就仿照市面上出售的木偶,自己用木头制作。每当父亲制作木偶时,刘志斌就蹲守在旁边静静的观察。父亲制作的小木偶成为刘志斌的美好童年记忆。

  20世纪70年代末,年近30岁的刘志斌沿袭了父亲的做法,凭着儿时的记忆,开始动手为自己的孩子制作木偶玩具。随着技艺逐渐成熟,他开展尝试将制作的木偶玩具拿到街上出售。“我制作一周的木偶能卖到500多元(人民币,下同),相当于当时一年的工资。”

  这让刘志斌更加坚定了做木偶的信念。此后,他坚持利用休息时间搜集整理各种木偶的设计原理和制作技法。2003年退休后,根据掌握的机械技术,他开始了小规模多品种的木偶制作,并从个人手工制作发展到与木器生产厂家合作,实施分散加工,集中组装。目前,刘志斌抢救性生产的木偶有滑稽木偶、提线木偶、趣味木偶三大类50余种,其中畅销的有30多种。

  随着年龄的变大,刘志斌的精力也是大不如前,传统木偶制作技艺的传承成当前最大的问题。

  刘志斌称,木偶制作须具备美学知识,还要掌握机械知识和钳工技能,普通人干不了,技术好的人又看不上这个“小制作”。

  河北涞水京作红木家具制作匠人于永超也有同样的忧虑:“传统技艺学起来比较枯燥,收入又相对较低,现在年轻人能静下心来学艺的越来越少。”

  但刘志斌也表示,木偶制作投入小,见效快,特别适合残疾人、下岗职工和贫困地区的农民从业。希望政府或社会有识之士能牵头组织,推广这一传统技艺,使之形成传承、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把非物质的文化物质化,以解决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难题。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招贤纳士 | 合作加盟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 华夏文化艺术委员会
版权所有:华夏文化艺术委员会
E-mail:cnyxzgw@163.com 010-59195178  QQ:309802626951
京ICP备10028840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23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