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专访|公益活动|摄影|书画艺术|传统工艺|电影|文化|历史|旅游|民间文艺|华夏文化艺术委员会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工艺
传统工艺
浙江龙泉青瓷大师卢伟孙:匠心精神雕琢瓷中山水
2018-7-5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李婷婷侯敏贤)“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类玉、类冰,青而益茶的青瓷始于三国两晋盛于宋元,传承至今,古韵流于浙江龙泉。龙泉,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城,山水相映成碧,恰似烟雨江南般温柔。

  在今天的龙泉,青瓷制作传统承续不辍,一批传承者对龙泉青瓷正做着全新的诠释,卢伟孙便是其中一位代表人物。他的青瓷作品传承哥、弟瓷器“清澈如秋空、宁静似深海”的特点,又大胆创新收取现代艺术思想,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在当地耕耘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卢伟孙作品《烟雨江南》。卢伟孙 提供

  山水行者 自成一派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踏进卢伟孙僻静的工作室时,只见他正娴熟地玩弄着陶土,微微皱着眉头若有所思的样子,在冬日暖阳下透出一股子淡泊明志、世外高人的味道。然而话匣子一打开,卢伟孙又没半点大师的架子,尤其在谈到青瓷时,怕是二十几岁的壮小伙也比不上他的热情。

  “龙泉青瓷的制作要立足于传统,研究传统,突破传统,让古老的工艺焕发新的生命力。”采访伊始,卢伟孙便开门见山,他说,“将万千自然融于瓷中,瓷中不仅有山水行,更为山水意”是他一生的追求。

  1983年,从龙泉陶瓷技术学校毕业的卢伟孙,到龙泉青瓷研究所设计工作室工作,在研究所的十多年,让他练就了青瓷创作的扎实基本功。1992年他研修于中国美术学院陶艺系,在正统的学院艺术教育的影响下,这位年轻的传统青瓷传承人得以吸收现代陶艺的创作理念。

  卢伟孙作品《西山月影》。卢伟孙 提供

  回到龙泉后,卢伟孙常常独自感受龙泉的旖旎风光,寻找灵感,做出的作品不但保留了传统青瓷釉色晶莹剔透,造型端正秀丽的特点,又大胆吸收现代艺术思想,追求多元,张扬的个性。

  卢伟孙的这一个性体现在他的作品上。比如他的青瓷作品《清泉》,作品造型作盘状,边缘有坚定洒脱的刀刻水波纹和不经意的方圆凹点。这些元素在青釉高温中产生流动,似半透明的语言相融,恰到好处,具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意境。

  1993年,卢伟孙开创哥、弟绞胎瓷的新工艺,采用辘轳扯拉坯这种祖辈传承的工艺成型,用两色和几色的瓷泥叠、贴、揉、拍、提、拉、修、刻等技术制作绞胎作品,将家乡美丽的山川河流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入到“春的雨思”、“夏的记忆”、“秋的印记”、“冬的思绪”等主题作品中。1997年,在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子芦窑”后,许多知名的陶瓷艺术家纷纷前来与卢伟孙交流探讨。

  卢伟孙作品《清泉》。卢伟孙 提供

  向瓷而生 历久弥新

  “我这一生的意义就是创作青瓷”,数年如一日的创作生涯对于常人来说无法想象,日复一日的捏陶甚至可以说很乏味,但卢伟孙却从未想过要放弃,对他而言,“艺术总是在不断追求中找到方向,我还在寻找最合适自己的表达方式。”

  “我喜欢观察龙泉的山川河流,感受风云变动,将美的景色和感悟融入到青瓷里面。”卢伟孙说,他常常会独自到江边,从大自然中寻找灵感,他试图捕捉心中那份远离“现代文明”的一方自然景观,将家乡山川河流、风雨云雾的记忆片段,在作品中一一表现出来,让瓷中有山水形、山水意。

  比如作品《烟雨江南》,其坯型十分大气简练,大口外敞,腹稍内收,加上小圈足,给人以仰望之感。烟雨蒙蒙的江面,归帆点点,宛如诗书江南。

  卢伟孙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一直提倡作品“形和意”的交融,《溪山月影》便是其中之一,该作品借用山石之造型,用拉坯、拍打、切割等方法成型。作品外边线刚劲有力,快面分明而有起伏,内圆深凹柔和,刚劲的刀刻流水纹、树纹及一些无主题的肌理效果丰富自然,营造出美仑美奂的山水意境,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艺如其人。卢伟孙本人生活简单,平日里除了读书学习,几乎全身心都投入到青瓷创作中。常年一手的泥土,一身粗糙的工作服,却无法挡住他身上透出的温和内敛的艺术家气质。他的作品也一如他本人的性格,内敛、含蓄,但蕴含着内在的张力,见不到对传统经典作品的简单拷贝,也见不到繁褥的雕琢之气。

  爱瓷如斯的卢伟孙,大半辈子都在和青瓷打交道。多年的辛勤与探索,让他赢得众多荣誉。2016年在刚刚结束的G20杭州峰会上,卢伟孙的《山水》系列、《天与地》、《天池》、《风》、《冬的思绪》、《葫芦盖罐》七件作品展示于中国美术学院“雨过天青”青瓷特展中。另有两件作品陈列于G20峰会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元首厅供各国元首及重要来宾观赏,其中一件作品《弦纹钵》更是被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永久收藏。

  龙泉青瓷,是中国制瓷史上的瑰宝,被誉为瓷中瑰宝。而青瓷工艺美术家则是这个社会中最古老的传承者,他们有坚持,有理想,有追求,愿意付出,又才华横溢。对卢伟孙来说,将大自然的千峰翠色幻化为晶莹碧透的釉色,重构现代青瓷意象,这便是他传承青瓷文化的志趣所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招贤纳士 | 合作加盟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 华夏文化艺术委员会
版权所有:华夏文化艺术委员会
E-mail:cnyxzgw@163.com 010-59195178  QQ:309802626951
京ICP备10028840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23446号